检索结果分析

题名 | 作者 | 出处 | 被引量 | 操作 | |
---|---|---|---|---|---|
也谈美国主流英文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采取的翻译策略 | 黄海军[1];马可云[2] | 《上海翻译》 | 59 | ||
关联翻译的本质、标准及局限性 | 黄海军[1];马可云[2] |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 26 | ||
“吃”述宾结构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情景语义学分析 | 罗思明[1];马可云[2]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 | ||
解构主义翻译:影响与局限 | 黄海军[1];马可云[2] | 《外语教学》 | 19 | ||
隐喻认识观照下的颜色隐喻及翻译研究 | 黄海军[1];马可云[2] | 《中国翻译》 | 18 | ||
论文学反讽的艺术形式与属性 | 马可云[1]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6 | ||
一位普通美国人的悲剧原型——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悲剧形象 | 马可云[1]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14 | ||
“解构‘忠实’”之解构——与王东风教授商榷 | 马可云[1];罗思明[2] | 《外语教学》 | 9 | ||
《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根源 | 刘礼佑[1];马可云[2]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4 | ||
论英汉古典诗歌的格律特征及翻译艺术 | 马可云[1];罗思明[2] |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 4 | ||
《榆树下的欲望》中关联涵义的诠释 | 马可云[1];黄海军[2]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3 | ||
鲁迅的文学翻译观 | 马可云[1]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1 | ||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探寻中西文化差异 | Islom Karimov(伊斯兰)[1]; | [1]绍兴文理学院; | 0 | ||
论本雅明的解构主义文学翻译观 | 马可云[1]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0 | ||
歧义及其修辞功能 | 马可云[1];项成东[2] | 《国外外语教学》 | 0 | ||
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方案 | 阿哈罗(Maksudov Akhror)[1]; | [1]绍兴文理学院; | 0 | ||
基于互联网的《外贸专业英语》在高职教育的研究与探讨 | 单力昂[1];马可云[2] | 《大家》 | 0 | ||
中国颜色词的语言形象 | Shaimerden Feruza(霏露扎)[1] | [1]绍兴文理学院; | 0 | ||
话语制约因素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 马可云[1];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