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分析
题名 | 作者 | 出处 | 被引量 | 操作 | |
---|---|---|---|---|---|
对话心智与身体:具身认知的内感受研究转向 | 张静[1];陈巍[2] | 《心理科学》 | 18 | ||
愉悦追求在自我调节疲劳与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自然联结的调节作用 | 王财玉[1,2];雷雳[3];乔雪[2]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8 | ||
自我建构的生态维度:内涵、积极效应及促进路径 | 王财玉[1,2]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6 | ||
大脑即银幕:镜像神经元与神经电影学的具身模拟革命 | 陈巍[1];刘童玮[2]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6 | ||
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及其提升 | 袁博[1];廖苏霞[1];郭俏俏[1];高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5 | ||
预测加工、认知可渗透性与读心 | 陈巍[1,2];胡烨[1] | 《浙江学刊》 | 5 | ||
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幽默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一个多水平的结构方程分析 | 高奇扬[1];陈佩瑶[1];王勇[1];罗 | 《心理科学》 | 3 | ||
学业压力的积极应对:自然联结与青少年学业倦怠 | 王财玉[1,2];李文[2];秦寒雪[3]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3 | ||
自然联结与社交网站使用中的妒忌:生命意义感与向上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 | 王财玉[1,2,3];罗润锋[2];姬少华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3 | ||
从生命性到活力形态:通达他心的神经过程哲学 | 陈巍[1,2];董达[3] | 《浙江学刊》 | 2 | ||
内感受和情绪的共享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 吴晶[1];徐慧慧[1];杨影[1];陈巍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2 | ||
心理模拟之双重形态刍议 | 陈巍[1] | 《浙江学刊》 | 2 | ||
预测加工:走出两代认知科学的历史僵局 | 董达[1,2,3];陈巍[1] | 《心理科学》 | 2 | ||
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孙芬芬[1,2];陈悦[1,2];黄映雯[1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1 | ||
身体拥有感错觉对疼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顾丽佳[1];宫文潇[2];张静[3,4]; | 《心理科学进展》 | 1 | ||
反本能研究的复旦学派:从郭任远到蔡乐生 | 王勇[1];陈巍[1];郭本禹[2] | 《心理科学》 | 1 | ||
生活垃圾分类社会规范形成与扩散的心理机制 | 王财玉[1];庞李成[2]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 | ||
敬畏与竞争性自恋的关系: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与自然美感的调节作用 | 杨勇[1];阙利雪[1];王惠丽[1];魏 | 《心理研究》 | 1 | ||
二孩家庭杂度与幼儿亲社会行为:亲子关系和同胞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 | 徐慧艳[1,2];王小英[1]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1 | ||
建构心智化课堂:认知工具的视角 | 陈巍[1,2];孙洋洋[2];潘亚峰[3,4 | 《远程教育杂志》 | 1 | ||
特质敬畏对大学生自然联结的影响:自然美感的中介作用 | 王财玉[1];姬少华[2]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1 | ||
集体自恋:群际冲突的催化剂 | 徐步霄[1,2];白洁[3];李晔[4];郭 | 《心理科学进展》 | 1 | ||
未成年人校园欺凌者的干预:一个神经咨询学假说 | 陈巍[1,2];黄家裕[3];王勇[1,2]; | 《教育生物学杂志》 | 1 | ||
儿童共情能力及其发展:回顾与前瞻 | 武侠[1,2];包玉玲[2];吕欢欢[2]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1 | ||
再分配偏向的心理机制及其对共同富裕的启示 | 白洁[1];徐步霄[2];杨沈龙[3];郭 | 《应用心理学》 | 1 | ||
读心的预测模型:从社会感知到多层次社会认知 | 徐天宇[1,2];周子愉[2];陈巍[2,3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1 | ||
为爱愿做“拜金女”?配偶吸引目标与女性奢侈品消费 | 王财玉[1,2];王惠[3];陈霞[4]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1 | ||
在身体和思维中:谁才是真正的“你” | 田楚瑶[1,2];陈巍[1,2] | 《大众心理学》 | 0 | ||
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交网站积极自我呈现 | 王财玉[1,2];王惠丽[2] | 《心理科学》 | 0 | ||
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的社交动作:预测加工视角 | 何建青[1];刘童玮[2];鲍晨烨[3]; | 《应用心理学》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