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分析
题名 | 作者 | 出处 | 被引量 | 操作 | |
---|---|---|---|---|---|
具身-生成的认知科学:走出“战国时代” | 陈巍[1,2];郭本禹[2] | 《心理学探新》 | 24 | ||
同感等于镜像化吗?——镜像神经元与现象学的理论兼容性及其争议 | 陈巍[1] | 《哲学研究》 | 22 | ||
家庭环境因素对7~1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研究 | 黄广文[1];苏林雁[2];苏巧荣[3]; | 《中华全科医学》 | 19 | ||
身体意象可塑吗?--同步性和距离参照系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 | 张静[1,2];陈巍[3,4] | 《心理学报》 | 18 | ||
自闭症碎镜理论之迷思:缘起、问题与前景 | 潘威[1];陈巍[2,3];汪寅[4];单春 | 《心理科学进展》 | 13 | ||
“镜像”的内涵与外延:围绕镜像神经元的争议 | 陈波[1,2];陈巍[3,4];张静[4];袁 | 《心理科学进展》 | 11 | ||
386例7~13岁儿童行为及自我意识调查分析 | 黄广文[1];苏林雁[2];苏巧荣[3]; | 《中华全科医学》 | 10 | ||
杜威反射弧概念中的具身认知思想 | 陈安娜[1];陈巍[2,3] | 《心理科学》 | 9 | ||
镜像神经元、同感与共享的多重交互主体性——加莱塞的现象学神经科学思想及其意义 | 陈巍[1];何静[2] | 《浙江社会科学》 | 8 | ||
投射性认同的三次转向:内涵演变与概念比较 | 陈劲骁[1];陈巍[2,3] | 《心理科学进展》 | 8 | ||
胡塞尔时间意识结构的神经现象学重释 | 陈巍[1,2];李恒威[2] | 《哲学动态》 | 7 | ||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动作词汇加工对健康人运动皮质兴奋性及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 张思聪[1];季相通[1,2];王权[3];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7 | ||
自闭症共情-系统化理论述评 | 齐星亮[1];陈巍[2,3] | 《心理科学》 | 6 | ||
如何理解直接社会感知中的“直接”要义 | 陈巍[1] | 《自然辩证法通讯》 | 6 | ||
理论心理学的历史反思与时代担当(笔会) | 乐国安[1];彭运石[2];郭斯萍[3];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5 | ||
可重复性:盘旋在具身认知实验室上方的“幽灵” | 陈巍[1,2]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5 | ||
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与框架(笔会) | 陈巍[1];蒋柯[2];刘燊[3];刘嘉[4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4 | ||
成人依恋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社会支持和个人评价的中介作用 | 胡丹莹[1];丁峻[2];陈巍[3];李杭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4 | ||
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在心理学上的应用 | 陈巍[1,2]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4 | ||
直接社会知觉与理解他心的神经现象学主张 | 陈巍[1];李恒威[2]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4 | ||
橡胶手错觉:拥有感研究的实验范式及其应用 | 赵佩琼[1];陈巍[1,2];张静[3];平 | 《心理科学进展》 | 4 | ||
异己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王辉[1];陈巍[2];单春雷[3]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4 | ||
存在焦虑症状儿童自我意识及行为问题研究 | 黄广文[1];苏林雁[2];苏巧荣[3]; | 《中国医药科学》 | 3 | ||
看见他心:从胡塞尔、梅洛-庞蒂到社会神经科学 | 陈巍[1,2] | 《学术研究》 | 3 | ||
具身-生成的意识经验:神经现象学的透视 | 陈巍[1];郭本禹[2]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3 | ||
浊水上的桥梁:镜像神经元与教育实践——兼对“镜像教育”的批判 | 陈巍[1];汪寅[2] | 《全球教育展望》 | 3 | ||
机器遭遇他心:人机互动时代的社会认知 | 陈巍[1] | 《学术月刊》 | 3 | ||
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幽默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一个多水平的结构方程分析 | 高奇扬[1];陈佩瑶[1];王勇[1];罗 | 《心理科学》 | 3 | ||
镜像神经元是认知科学的“圣杯”吗? | 陈巍[1,2];汪寅[3] | 《心理科学》 | 3 | ||
中国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的进展 | 郭本禹[1];陈巍[2] | 《社会科学战线》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