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心理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被引量:239H指数:8北大核心: 63 CSSCI: 57 CSCD: 29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2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30

题名 作者 出处 被引量 操作
具身-生成的认知科学:走出“战国时代”陈巍[1,2];郭本禹[2]《心理学探新》25
身体意象可塑吗?--同步性和距离参照系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张静[1,2];陈巍[3,4]《心理学报》19
自闭症碎镜理论之迷思:缘起、问题与前景潘威[1];陈巍[2,3];汪寅[4];单春《心理科学进展》13
“镜像”的内涵与外延:围绕镜像神经元的争议陈波[1,2];陈巍[3,4];张静[4];袁《心理科学进展》12
投射性认同的三次转向:内涵演变与概念比较陈劲骁[1];陈巍[2,3]《心理科学进展》9
如何理解直接社会感知中的“直接”要义陈巍[1]《自然辩证法通讯》9
杜威反射弧概念中的具身认知思想陈安娜[1];陈巍[2,3]《心理科学》9
成人依恋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社会支持和个人评价的中介作用胡丹莹[1];丁峻[2];陈巍[3];李杭《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9
镜像神经元、同感与共享的多重交互主体性——加莱塞的现象学神经科学思想及其意义陈巍[1];何静[2]《浙江社会科学》8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动作词汇加工对健康人运动皮质兴奋性及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张思聪[1];季相通[1,2];王权[3];《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7
胡塞尔时间意识结构的神经现象学重释陈巍[1,2];李恒威[2]《哲学动态》7
自闭症共情-系统化理论述评齐星亮[1];陈巍[2,3]《心理科学》7
机器遭遇他心:人机互动时代的社会认知陈巍[1]《学术月刊》6
理论心理学的历史反思与时代担当(笔会)乐国安[1];彭运石[2];郭斯萍[3];《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5
可重复性:盘旋在具身认知实验室上方的“幽灵”陈巍[1,2]《心理技术与应用》5
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与框架(笔会)陈巍[1];蒋柯[2];刘燊[3];刘嘉[4《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5
行动的活力形态及其对他心不可观察性的消解陈巍[1]《哲学分析》4
异己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王辉[1];陈巍[2];单春雷[3]《中国康复医学杂志》4
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在心理学上的应用陈巍[1,2]《心理技术与应用》4
具身认知向何处去?——兼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肇端、愿景与隐忧陈巍[1,2]《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具身-生成的意识经验:神经现象学的透视陈巍[1];郭本禹[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
浊水上的桥梁:镜像神经元与教育实践——兼对“镜像教育”的批判陈巍[1];汪寅[2]《全球教育展望》3
建构心智化课堂:认知工具的视角陈巍[1,2];孙洋洋[2];潘亚峰[3,4《远程教育杂志》3
并现的他心:从现象学到预测脑陈巍[1,2]《哲学动态》3
眼与心:我们如何通眼达心——交互敏感心灵假说陈巍[1,2]《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的进展郭本禹[1];陈巍[2]《社会科学战线》3
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幽默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一个多水平的结构方程分析高奇扬[1];陈佩瑶[1];王勇[1];罗《心理科学》3
自然自明性的失落——Blankenburg精神分裂理论述评徐献军[1];陈巍[2]《心理科学》3
镜像神经元是认知科学的“圣杯”吗?陈巍[1,2];汪寅[3]《心理科学》3
身体拥有感及其可塑性:基于内外感受研究的视角张静[1];陈巍[2]《心理科学进展》3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