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外话语标记研究
作者:叶海静[1];
机构:[1]绍兴文理学院;
导师:李洁;绍兴文理学院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意外范畴;话语标记;教学建议
中文摘要:话语标记在很多语言中普遍存在,汉语也是如此,话语标记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也能经常用到。话语标记的习得与运用研究近些年已经成为TCL(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汉语话语标记具有多种来源和功能,不细致深入研究很难将其本质摸清,因此对话语标记展开专题性的细致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在前人对话语标记和意外范畴相关本体研究的基础上,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意外类话语标记的理解与运用进行了分析和考察,希望能为意外话语标记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述了话语标记与意外范畴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通过简述意外范畴理论,辨析意外范畴与反预期范畴的联系区别,描述意外话语标记的表达方式。第三部分为个案研究,意外话语标记“一不小心”的分析,首先对意外话语标记“一不小心”的形成作出阐述,随后从语篇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两个方面对意外话语标记“一不小心”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为个案研究,意外话语标记“哪知道”的分析,首先论述了话语标记“哪知道”意外意义的产生以及从情态表达、预示功能、以及焦点突显三个方面对“哪知道”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最后将“哪知道”与“谁知道”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后接事件的语义差异、使用频率、以及虚化程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第五部分是意外话语标记“没想到”的个案研究,首先论述了话语标记“没想到”意外意义的产生以及对“没想到”进行了功能的分析,最后将表意外意义的“没想到”与“想不到”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使用频率、常用搭配词有着明显的差异。第六部分为意外话语标记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对留学生的话语标记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留学生偏误的类型以及偏误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意外话语标记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教材、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总之,笔者不仅对意外话语标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也对其进行了细致深入分析。本研究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HSK留学生语料库和中介语语料库的考察,对意外话语标记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留学生掌握意外话语标记,并在其日常交际以及写作中正常运用。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