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分析

成果/Result
题名 | 作者 | 出处 | 被引量 | 操作 | |
---|---|---|---|---|---|
构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平台——以绍兴文理学院的探索实践为例 | 鲁越青[1];朱小芳[2];白忠喜[1]; | 《中国大学教学》 | 16 | ||
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思考 | 沈履平[1] | 《社会科学战线》 | 13 | ||
融合创新:中国现代设计的未来发展 | 王先祥[1]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6 | ||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中央美术学院 | 司开国[1] | 《美术研究》 | 4 | ||
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之地位 | 李俊[1] | 《艺术百家》 | 3 | ||
绍兴传统戏台建筑式样艺术探索 | 杨珂[1];黄章敏[1] | 《农业考古》 | 3 | ||
现代绘画空间新理解 | 姜海犁[1] | 《文艺争鸣》 | 3 | ||
华侨招待所与民国首都的美术记忆 | 司开国[1] | 《艺术学研究(辑刊)》 | 2 | ||
略论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之嬗变 | 李俊[1] | 《东南文化》 | 2 | ||
论形态空间意识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重要性 | 徐刚[1] | 《装饰》 | 1 | ||
浙江省新昌县下宅村民间祖容画像群服饰特色调查 | 李俊[1] | 《装饰》 | 1 | ||
浙东地区明清时期民间祖容画像兴衰之探究 | 李俊[1] | 《艺术百家》 | 1 | ||
从《赠与及寄托草约》看福开森对中国艺术的贡献 | 司开国[1] | 《美术研究》 | 1 | ||
情境逻辑分析法美术史方法论浅议 | 朱德华[1] | 《美苑》 | 1 | ||
大学新校区人文景观探究 | 金国胜[1] | 《装饰》 | 1 | ||
浙江省新昌县双彩乡下宅村民间祖容画像调查 | 李俊[1] | 《农业考古》 | 0 | ||
谈工笔重彩人物画《观音像》的创作 | 陈清[1] | 《美术观察》 | 0 | ||
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第一期木刻函授班的历史创举 | 司开国[1,2] | 《鲁迅研究月刊》 | 0 | ||
从“米点山水”的“墨戏”谈文人画“寄兴游心”之志趣 | 李俊[1] | 《文艺争鸣》 | 0 | ||
城市化对乡村环境艺术的影响和冲击 | 石玉庆[1] | 《农业考古》 | 0 | ||
造型与笔墨——对当代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思考 | 吕国钢[1] | 《美术》 | 0 | ||
宋初杂体篆书的发展与释梦英书法行迹的考察 | 成海明;翟晴晴 | 《中国书法》 | 0 | ||
抗战时期重庆中央大学学生木刻运动考察——以《现实版画》和《胜利版画》为中心 | 司开国[1] | 《美术观察》 | 0 | ||
我所认识的陆维钊先生 | 李敬仕(口述)[1];司燕飞(整理)[2 | 《中国书法》 | 0 | ||
简说“美术理论” | 姜海犁[1] | 《文艺争鸣》 | 0 | ||
抗战木刻运动的创举——浙江木刻研究社第一期木刻函授班 | 司开国[1] | 《美术》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