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分析
成果/Result
题名 | 作者 | 出处 | 被引量 | 操作 | |
---|---|---|---|---|---|
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 杨秋伟[1] | 《振动与冲击》 | 58 | ||
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方法研究进展 | 杨秋伟[1];刘济科[2] | 《振动与冲击》 | 42 | ||
结构损伤识别的附加质量方法 | 杨秋伟[1];刘济科[2] | 《工程力学》 | 29 | ||
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灵敏度方法 | 杨秋伟[1];刘济科[2]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7 | ||
环境激励下检测结构损伤的柔度灵敏度方法 | 杨秋伟[1];梁超锋[1] | 《振动.测试与诊断》 | 16 | ||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尺寸效应试验研究 | 张莹[1];杨秋伟[1];赵靖芸[1];梁 | 《混凝土》 | 15 | ||
结构损伤诊断的改进灵敏度方法 | 杨秋伟[1];刘济科[2] | 《固体力学学报》 | 12 | ||
结构损伤的一种两阶段诊断方法 | 杨秋伟[1] | 《机械强度》 | 10 | ||
结构损伤识别的改进柔度灵敏度方法研究 | 杨秋伟[1];孙斌祥[1] | 《振动与冲击》 | 10 | ||
再生混凝土材料阻尼性能研究 | 梁超锋[1];刘铁军[2];邹笃建[3]; | 《振动与冲击》 | 9 | ||
基于局部静力测试的约束子结构修正法 | 杨秋伟[1];刘济科[2];李翠红[1] | 《振动与冲击》 | 9 | ||
基于高次广义柔度灵敏度的结构损伤识别 | 杨秋伟[1];王学航[1];李翠红[1] | 《固体力学学报》 | 8 | ||
加装采风口增强通风管路堤的降温效果 | 杨丽君[1];孙斌祥[1];杨秋伟[1]; |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 8 | ||
环境激励下结构损伤识别广义柔度扰动法 | 周卫东[1];杨秋伟[2];赵卫[3] | 《振动与冲击》 | 8 | ||
基于广义柔度和附加质量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 周卫东[1];杨秋伟[2];赵卫[3] | 《机械强度》 | 6 | ||
基于静力残余力向量的结构损伤评估方法 | 杨秋伟[1,2,3];周聪[1,2,3];李翠 | 《计算力学学报》 | 6 | ||
结构损伤检测的最小秩修正方法 | 杨秋伟[1];刘济科[2] | 《振动与冲击》 | 5 | ||
结构损伤检测的一种改进附加质量方法 | 金卫民[1];杨秋伟[1] | 《机械强度》 | 5 | ||
再生混凝土悬臂梁阻尼性能与损伤关系的试验研究 | 梁超锋[1];刘铁军[2];肖建庄[3]; | 《土木工程学报》 | 5 | ||
基于刚度矩阵分解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李翠红[1];杨秋伟[1] | 《机械强度》 | 3 | ||
结构损伤识别的联合灵敏度方法研究 | 邵晓蓉[1];杨秋伟[1];赵卫[2] | 《机械强度》 | 3 | ||
网架结构损伤检测的一种方法 | 杨秋伟[1];刘济科[2] | 《振动与冲击》 | 3 | ||
基于秩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 杨秋伟[1];周卫东[2];梁超锋[1] | 《振动与冲击》 | 3 | ||
基于中性轴位置变化的再生混凝土梁损伤识别试验研究 | 王学航[1];杨秋伟[1];赵靖芸[1]; | 《机械强度》 | 3 | ||
基于最小秩柔度的梁结构无模型损伤定位方法 | 周卫东[1];杨秋伟[2];赵卫[3] | 《机械强度》 | 3 | ||
开放表面透壁通风管路堤碎石的降温机理分析 | 孙斌祥[1];刘琦[1];杨丽君[1];杨 | 《中国公路学报》 | 3 | ||
再生混凝土梁结构近期研究进展 | 赵靖芸[1];杨秋伟[1];陆晨[1];张 | 《混凝土》 | 2 | ||
材料黏滞系数与损耗因子的频率相关性研究 | 梁超锋[1];刘铁军[2];邹笃建[3]; | 《力学学报》 | 2 | ||
结构损伤诊断的改进静力方法 | 金卫民[1];杨秋伟[1];赵卫[2] | 《机械强度》 | 1 | ||
水平透壁通风管增强封闭碎石路堤降温的累积效应 | 孙斌祥[1];杨丽君[1];王伟[1];杨 | 《岩土工程学报》 | 1 |